当前位置:首页>>政务>>政府工作报告

政务

2016年换届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16-09-29 15:09:00信息来源:上犹县人民政府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6年9月20日在上犹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上犹县人民政府县长 余业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回顾“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跃上新台阶

  “十二五”期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县政府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县干部群众,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牢牢把握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和国家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的历史机遇,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纵深推进“同城发展、绿色赶超”主战略,努力建设宜居宜游宜业新上犹,经济社会发展跃上了新台阶。

  五年来,我们致力赶超发展,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十二五”期末与“十一五”期末相比,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稳定增长。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分别由27.70亿元、1.08万元增至50.84亿元、1.94万元,年均分别增长10.9%和10.5%,年均增速均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财政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由2.76亿元、1.93亿元增至8.03亿元、6.27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3.8%和26.6%,均提前一年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5.69亿元增至14.48亿元,年均增长13.1%;固定资产投资由16.31亿元增至45.90亿元,年均增长23%,五年累计完成160多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3倍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9.14亿元增至14.24亿元,年均增长14.2%;实际利用外资、出口总额分别由3775万美元、8578万美元增至6186万美元、11292万美元,年均分别增长10.4%和5.7%;各项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分别由36.70亿元、18.34亿元增至84.12亿元、59.6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8%和26.6%。

  五年来,我们致力培育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着力壮大产业规模,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19.9:39.2:40.9,二产和三产占GDP比重提高了4.4个百分点。工业产业加速壮大。五年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50亿元;清理闲置工业土地(厂房)14万平方米;新增工业园区面积4000亩,建成区面积达8000亩。加强科技创新,组建了纳米、玻纤两大技术创新平台,全县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实现“双过百”。有色金属、动力电池两大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玻纤新型复合材料、精密模具及数控机床两大主导产业加速壮大,获评“中国玻纤新型复合材料产业集群发展示范基地、全省玻纤及新型复合材料产业基地、全省模具产业基地”等称号,三度获得“全省‘加快工业发展、加速工业崛起’年度贡献奖”。至2015年末,全县入园企业达127家,28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8.19亿元;龙泰新材成功登陆“新三板”,南河玻纤、乐丰电机等9家企业实现“四板”市场挂牌旅游产业蓬勃发展。联合崇义、大余组建赣州西部旅游联盟,精心打造“五张名片”,着力开发漂流、户外运动、乡村旅游等特色旅游产品,生态休闲旅游业实现“撑杆跨越”获评“中国最具魅力生态旅游大县、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全省旅游发展十佳县”等称号。陡水湖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全县游客接待量由2010年的28.73万人次增至2015年的13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由1.72亿元增至8.66亿元现代农业后劲增强。以“两茶一苗为主导积极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重点打造了柏水寨休闲创意农业园、沙万亩桂花苗木园等一批农旅结合体和示范园区,全县“两茶一苗”产业规模基地达36个,种植面积达53.8万亩。获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茶叶发展示范县、国家油茶产业发展试点县、全省花卉苗木产业重点县”等称号

  五年来,我们致力统筹协调,美丽上犹魅力凸显。坚持城乡建设一体推进,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两手并重,全县宜居宜游宜业水平快速提升。基础设施加快完善。我们努力争取并实施了国道G220、双溪仙鹅塘风力发电等一大批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建成赣崇高速上犹段、万罗220千伏输变电站、精准扶贫光伏发电示范点等重点工程,告别了上犹没有高速、没有国道、没有220千伏输变电站、没有风电光电的历史。完成犹梅一级路、迎宾大道官埠至三中段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新(改、扩)建国省道55.3公里、改造县乡道路110公里、硬化通组公路562.6公里,实现行政村水泥或沥青公路全覆盖,被确定为“全省首批镇村公交发展试点县”。改造农村电网212公里,完成农村低电压治理3.8万户,县电网10千伏以上变电容量和输电线路分别比2010年增长2.6倍和1.3倍。通信通讯取得长足发展,移动电话信号人口覆盖率达98%。五年累计投入水利建设资金达2.53亿元,实施小型农田水利、中小河流治理、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等项目294个。城乡品质大幅提升。组团开发黄埠、文峰、南湖三大新区,先后实施了迎宾大道、稍口小区等一大批城建类项目,拉开城市发展框架近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0.4%,比2010年提高10.8个百分点。加快完善排水排污、农贸市场等城市配套功能,五年累计新增城区绿地面积74.25万平方米,城市绿地率达41.5%。营前省级百强中心镇、黄埠市级示范镇和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五年累计建设新农村建设点377个,连续四年获评“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县”。 常态化开展“治脏、治乱、治堵”“三清洁四整治”等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建设成效显著。五年累计投入超过4亿元用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完成造林绿化15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171.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81.4%。积极做好节能减排,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年均下降8.1%,全县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主要河流断面水质达Ⅱ类以上。加强河湖整治与管理,成功列入赣江源头保护区范围,陡水湖纳入国家良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南湖湿地公园正式纳入国家湿地公园试点。梅水乡被评为国家级生态乡,营前镇等10个乡(镇)被评为省级生态乡(镇),平富乡上寨村等56个行政村被评为市级生态村。获评“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县、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以及全市唯一的“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

  五年来,我们致力改革开放,发展活力竞相迸发。坚持以改革增动力、以开放拓空间,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深化改革全面推进。实施了政府机构、行政审批、公务用车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行政管理效能进一步提升。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国库集中支付、“营改增”试点等财税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健全完善政府融资平台,与金融机构合作设立发展基金74亿元,投融资改革成效显著。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和创新创业,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被列为全市唯一一个“全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点”。稳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教育综合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等其它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改革红利加速释放开放合作步伐加快。抢抓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和国家部委对口支援历史机遇,大力争资争项,五年累计争取上级各类资金61.9亿元,争取了“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全省大中型水库移民避险解困试点县”等11项省级以上试点示范项目;大力招商引资,五年累计引进项目94个,总投资210亿元,其中超亿元项目47个。

  五年来,我们致力补齐短板,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坚持民生优先,累计安排民生支出58.7亿元,着力解决了群众就学难、看病难、住房难、饮水难等一批突出民生问题。扶贫攻坚深入推进。坚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全力打好精准识别、结对帮扶、搬迁移民、产业扶贫等组合拳,脱贫攻坚取得重大成效。五年累计对57个贫困村实施了整村推进扶贫,搬迁移民1.62万人,“十二五”期末与“十一五”期末相比,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183元增至7634元,贫困人口由9.29万人下降至2.82万人,贫困发生率由33.03%大幅降至10.2%。民生实事加快实施。五年累计完成教育支出15.39亿元,实施了上犹二中迁建、职业中专迁建、思源实验学校新建、特殊教育学校新建、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等一批教育项目,累计新(改、扩)建校舍、学校食堂、教师周转房4.2万平方米;每年有4万多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两免一补” 政策、2万多名学生享受营养餐;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38.4%,年均增长9%,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实施了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启动了新区医院建设,顺利完成县卫监所、急救中心、结防所、皮防所及乡(镇)卫生院改造提升项目,全县卫生机构床位数达1019张,增长84.9%,医疗条件大幅改善。启动了西亭棚户区改造,群众多年的期盼变成了现实。建成保障性住房4401套,改造农村危旧土坯房1.9万户。563户库区群众告别“水上漂”历史。解决了8.42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建成天燃气站。完成3万吨/日自来水厂改(扩)建工程。社会保障不断加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5.74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覆盖率分别达98.1%和96.6%。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7.27万人次享受了城乡低保,累计发放低保金9864万元。新建敬老院4所。农村五保户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由每人每月200元、130元提高至305元和260元。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文体事业不断繁荣,建成县文体中心、图书馆新馆等项目,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农家书屋和“文化上网”专线实现全覆盖;体育场地总面积达28万平方米,增长50%,成功承办了第十四届省运会、第六届环鄱阳湖国际自行车赛等体育竞赛上犹赛事,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科技事业稳步推进,被评为“全国科普示范县”和全省首批“知识产权富民强县示范县”。安全生产形势平稳,五年来未出现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全面推进法治上犹建设,被评为“全省‘六五’普法先进县”。加强社会治理创新,公众安全感测评指数位居省、市前列,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先进县”,社会安定有序、风气持续向好、人民安居乐业。

  五年来,我们致力勤政务实,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始终把纪律挺在前面,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国务院“约法三章” 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 专题教育,大力整治“四风”、庸懒散等突出问题。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加强重点领域廉政风险防控,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监管更加严格。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坚持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公开行政权力运行和便民服务措施,政府工作逐步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推进政府绩效管理考核,强化督查督办、问责问效,机关效能进一步提升。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五年累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457件、政协提案547件,办复率、满意和基本满意率均达100%。同时,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双拥”共建和优抚安置工作深入开展,统计、外侨、对台、民族宗教、保密、气象、档案、人防、防震减灾、地方志等各项工作取得新进步,科协、文联、社联、侨联和爱国卫生、关心下一代、老龄、残疾人、慈善等事业健康发展。

  各位代表,五年来,我们既经历了产业转型、结构调整的艰辛,也收获了城乡巨变、民生提质的喜悦;既承受了经济下行、增速放缓的压力,也增强了科学发展、全面小康的信心。五年的奋斗历程步履坚实,五年的奋斗成果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力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向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县部队、武警消防官兵、政法干警,向拼搏奋斗在各条战线的同志们和关心支持上犹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的成功实践与重大成就,不仅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更为今后工作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经验。回顾五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深深感到,要加快上犹发展必须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要把握政策机遇,创新发展理念。充分认识上犹欠发达、后发展的基本县情,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抢抓政策机遇,做好对接融合文章,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始终坚持用科学的理念引领发展,始终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问题,坚定不移推进“同城发展、绿色赶超”主战略,努力形成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发展态势。二是要立足本地优势,打造发展亮点。善于从全国全省全市发展大局中找准定位、把握方向、设定目标,挖掘放大上犹的生态、区位等优势,打造政策洼地、生态福地、产业高地、通衢要地和投资宝地,并将其转化为发展新优势,努力创造具有上犹特色的发展亮点。三是要突破瓶颈制约,激发发展动力。坚持解放思想、内外兼修、北上南下,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积极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开拓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着力突破基础差、底子薄、财力小等瓶颈,增强发展后劲、强化发展支撑。四是要敢于担当实干,汇聚发展合力。面对发展中的矛盾、困难和挑战,要有迎难而上、一往无前的担当精神,敢于碰硬、敢担责任、敢抓落实,不犹豫、不动摇、不退缩,保持干事定力,汇聚发展合力,提高执行效力,着力形成齐心协力干事创业的生动局面。五是要坚持执政为民,共享发展成果。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民生投入,办好民生实事,尽最大努力改善群众生活、提升民生质量,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

  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积累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十三五”期间依然面临很大困难和挑战,主要体现在:县域经济实力仍较弱,瓶颈制约较多,增长动力转换“青黄不接”等问题仍然突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主导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尚在培育阶段,转型升级任重道远;面临加快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重责任,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效益不够充分;民生和社会保障事业欠账仍较多,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脱贫攻坚任务仍然艰巨;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行政效率有待提高,作风建设仍需加强,等等。对此,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展望“十三五”:奋力建成全面小康新上犹

  各位代表,今后五年是我县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时期,也是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十三五”时期,世界经济将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国制造2025”、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的深入推进,将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随着省、市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的深入实施,加快发展与转型升级相统一、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发展新路也将越走越宽,新的经济增长点、增长极和增长带将加快涌现。经过多年深入实施“同城发展、绿色赶超”主战略,大力构建的绿色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我县发展态势总体向好。随着厦渝高铁、赣郴铁路、城西大道、赣州铁路西站、黄金机场改扩建等一批重大工程的陆续开工建设,我县加快同城发展、加速绿色赶超的条件更加有利、空间更为广阔。只要全县上下进一步认清形势,解放思想,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抢抓机遇,尊重规律,积极应对风险和挑战,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必将实现。

  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解放思想,内外兼修,北上南下,全面打好“六大攻坚战”?,加快同城发展、加速绿色赶超,深入推进宜居宜游宜业上犹建设,奋力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十三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产总值年均增长10%左右;财政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和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实际利用外资、出口总额年均分别增长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5%和11.5%。为实现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目标,需重点做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版

  加快构建以新型工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绿色产业体系,为全面提升综合经济实力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优先发展新型工业。坚持主攻工业不动摇,着力形成优势突出、全产业链配套、集群式发展的新型工业体系,在如期实现“主攻工业、三年翻番”目标的基础上,到2020年,力争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80亿元。实施“强基”工程,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围绕省级生态工业园区标准和产城融合示范区目标,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管网、金融服务、公共交通、仓储物流、标准厂房等配套服务设施,到2020年,园区建成区面积达1万亩以上。实施“健骨”工程,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每年重点扶强做大企业10家左右,到2020年,力争培育15户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实施“壮体”工程,培育壮大产业集群。抓好玻纤新型复合材料这个首位产业,推动数控机床、精密模具、动力电池和汽车零部件等产业与赣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配套。每年至少包装10个产业集群项目,推进10个投资强度大、带动作用强、经济效益好的项目。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创新业态模式,着力构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与扩大居民消费相互促进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加快推进旅游开发。抓好南湖滨水旅游度假区、赣南森林小火车特色旅游区、五指峰旅游区、双溪草山旅游区等区块的旅游项目招商,推进天沐温泉、南湖国际垂钓基地、桃花源休闲旅游区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让旅游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项目优势、发展优势。努力创建旅游品牌。对接旅游“高铁时代”“信息时代”和“个性时代”,着力构建以生态休闲、度假养生、文化旅游、乡村休闲、户外运动为主体的旅游产品体系,形成“春花秋叶、夏漂冬泡”的特色旅游产品,打响“梦里水乡·美丽上犹”形象品牌积极创建陡水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五指峰国家4A级景区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到2020年,至少创建4家国家3A级以上景区和7家省3A级以上乡村旅游点,全县旅游接待人数和综合收入争取实现“五年翻两番”,分别达到400万人次和40亿元。积极发展“旅游+”新业态。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推进全要素旅游,促进旅游与工业、农业、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发展健康养生、高端养老、旅游地产、文化创意、休闲体验等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着力发展新兴服务业。推进物流园区建设,把上犹建成赣州物流体系的重要一环。积极引进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落户深入实施“电商换市”“电商进村”工程,促进电子商务的推广普及应用。加快发展健康产业、创意产业、会展经济、总部经济、服务外包等新兴服务业推进文化产业提档升级,支持油画创意产业园申报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国家4A级景区。

  加速发展现代农业。坚持产品品牌化、生产标准化、基地景区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打造特色农业产业。做好“山上、田上、水上、栏上、网上”五篇文章,建设赣州重要的绿色有机农产品供给基地。“山上”大力发展“两茶一苗”和林下经济,打造山上“绿色银行”;“田上”大力推进设施蔬菜、瓜果、绿色大米基地建设,建成赣州重要的“菜篮子”“水上”推行大水面生态鱼养殖模式,做大“上犹江”生态鱼品牌;“栏上”大力发展生态养殖,建设“茶林飞鸡”“草山牛羊”等畜禽养殖基地;“网上”实施“互联网+私人订制”现代农业工程,拓宽特色农产品销售市场。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加快推进土地有序流转,建立健全乡(镇)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到2020年,新增家庭农场50家,各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达到2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覆盖农户面达50%以上。加强乡(镇)农技推广综合站建设,提升农业科技服务水平。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规划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规划建设县城水产、家禽批发市场和茶叶专业市场。实施农业基地景区化改造。将休闲度假、民俗体验、生态观光、科普教育等融入农业产业中,加快犹石嶂生态休闲农业园、社溪麻田油茶体验园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让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

  (二)围绕实现同步小康,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时期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来抓,确保2018年贫困县退出、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不让一个贫困村、一个贫困群众在全面小康进程中掉队。

  健全精准扶贫机制。完善脱贫工作责任机制,扎实推进结对帮扶和扶贫队伍建设,强化脱贫成效考核,实行脱贫攻坚工作“一票否决”。建立贫困退出机制,完善扶贫开发统计与贫困监测制度,制定贫困村、贫困户退出具体标准和实施办法。创新社会参与机制,激励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自愿参与扶贫,开展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国有企业定点扶贫,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帮扶单位,每户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健全投入增长机制,加大财政扶贫投入,统筹整合资金使用,发挥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的互补作用,撬动金融资金加大对扶贫开发的投放力度。

  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坚持工作向脱贫攻坚聚焦、资源向脱贫攻坚聚集、力量向脱贫攻坚聚合,统筹推进“十大扶贫工程”?,打好脱贫攻坚组合拳以产业为支撑,制定贫困村特色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发展油茶、茶果、蔬菜等特色优势产业,鼓励贫困户参加扶贫合作社或以土地等形式入股发展扶贫产业以就业为依托,重点打造扶贫福利厂、扶贫车间、扶贫基地、公益性岗位“四大平台”,吸纳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就近务工增收。以搬迁为重点,重点建设梦想家园、镇村安置点以及农村保障性住房,有序引导贫困人口向县城、工业园区、中心镇和中心村搬迁转移,确保深山区、地质灾害区和库区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以教育为根本,让贫困家庭的孩子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以兜底为保障,重点构建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大病保险、大病商业补充保险、医疗救助四条保障线,为每户贫困户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不让一户贫困户因病返贫、因灾致贫。到2018年,具备劳动能力但缺乏发展条件的贫困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县平均水平的70%左右;具有部分劳动能力的贫困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县平均水平的50%左右。

  提高持续发展能力在如期实现减贫脱贫目标基础上,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高持续发展能力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深入落实国家“摘帽不摘政策”的要求,对已脱贫摘帽的贫困、贫困户,坚持“扶上马再送一程”,帮助其加快实现小康。为贫困村、贫困群众创造更好的持续发展条件和环境,整合资金优先扶持贫困村的公路、电力安全饮水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大公共服务保障力度,使贫困村退出时,村委会所在地通宽带网络,有卫生室、农村综合服务平台或综合文化活动室;全部农户饮水安全、住房安全,能通过广电网络或卫星接收设施收看电视节目,能用上较稳定的生活用电;25户以上村小组有通村委会的硬化道路,村组排水沟渠基本健全,有保洁员和垃圾集中收集点。着力增强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力争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都有一项以上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贫困家庭劳动力掌握一门以上就业创业技能,新生代劳动力具备转移就业基本职业素质。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重度贫困户进行重点保障,提高保障标准,兜牢保障底线。通过综合施策,确保所有扶贫对象稳步实现“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有保障”的目标,奋力书写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时代荣光。

  (三)坚持全域规划引领,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按照“加快同城化、城乡一体化、全域景区化”的思路,着力把上犹建设成为赣州的重要生态功能新区和旅游休闲后花园。

  加快融入主城区。坚定不移推进上犹与赣州中心城区同城发展,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建筑风格、时空距离、产业发展上全面对标主城区。提升城市规划设计。全面启动“全域规划”“多规合一”?,按照“精品、生态、休闲、宜居”的理念规划城市,做好总规修编,编制完善海绵城市?、电力设施、地下空间等专项规划,重点打造好动静水景线、沿岸景观线、建筑天际线、山体分水线,形成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城市空间。精心建设“一轴三区”?。推动城市南扩西移,着力把黄埠新区打造成为功能完善的现代生态工业新城,把文峰新区打造成上犹县城未来的发展新核心、文化创意产业新城和宜居新区,把南湖新区打造成集休闲、度假、居住、运动、养生于一体的高端度假胜地和赣州市休闲功能新区,到2020 年,力争城市人口突破12万人、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2平方公里。加快完善城区功能。实施文峰新区路网、壕角路网、水南大道西延等城市路网建设项目,到2020年,县城道路硬化率达到100%,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2平方米。注重功能性、文化性和观赏性相结合,精心打造“一江两岸”、迎宾大道等重要节点,建成印象客家、亲水公园、滨江公园、文峰新区艺术广场、公共绿廊等一批“城市会客厅”。大力推进学校、公共停车场、城市综合体、农贸市场和专业市场等公共设施建设,继续实施西亭棚户区改造、老城区街区整治修缮等工程。推进地下综合管廊(沟)建设,构建城市管网信息平台。提高城市管理水平。铁心硬手整治“两违”行为,坚决维护城市规划的严肃性。持续开展城市综合治理,切实解决好小区物业、环境卫生、车辆停放、市场管理等突出问题,推进省级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三城同创”,提高城市管理科学化、网格化、精细化、法治化水平。

  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不断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加快构建综合交通体系。建成迎宾大道南塘至南湖段、S548线李田坑至陡水段、南湖大桥等“九路一桥”?项目,争取立项实施国道G357东泸线南塘至茶亭坳、省道S547上江线梅水至江西坳、省道S221油石至社溪大安等国、省道改造升级项目,配合推进井全高速前期工作并争取过境上犹,力促城西大道上犹段尽早开工建设,规划新建环县城公路网,到2020年,力争过境高速公路里程达到70公里,完成县道升级改造70公里以上。争取厦渝高铁过境上犹并与赣郴铁路上犹站“两站合一”,形成小型铁路枢纽效应,研究探索并积极争取建设上犹至赣州主城区城际轨道交通(轻轨)。加快城乡客运交通建设,到2020年,新建新式农村客运候车亭50个、城区公交站台50个、长途汽车客运站1个,实现90%以上的行政村通公交。重视航运发展,结合旅游发展及库区群众生产生活需要,规划建设50吨级客货运码头。大力发展绿色能源。推进新一轮电网改造,以工业园南区、寺下110千伏输变电工程为重点,大力实施配电网改造升级项目;建成双溪仙鹅塘风力发电一期工程,启动二期项目建设;加快管道天燃气项目建设,到2020年,争取实现管道天燃气利用覆盖县城规划区;大力争取加油站新(改、扩)建项目及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项目。着力建设“智慧上犹”。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和重要信息系统建设,积极推进“无线城市”“宽带乡村”工程,实现光纤通达98%以上的行政村。大力推进电子商务、智慧旅游、移动支付等信息化应用建设。完善水利和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推动实施上犹江引水工程,启动5万吨/日第二自来水厂新建项目,完善1-2个备用水源地建设。继续实施和完善县城防洪工程,推进营前水、寺下河、紫阳河、中稍河等中小河流治理及农村河道治理,启动千亩圩堤除险加固工程,到2020年,县城防洪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乡(镇)主要河流防洪标准达到10年一遇。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五小”水利加固改造、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规划新建6座小(二)型水库。

  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牢固树立“全域景区化”理念,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把城乡建成美丽景区。大力构建新型城镇体系。建设以“一轴三区”为龙头,营前、社溪、寺下中心乡(镇)为依托,赣丰线、上江线、上太线交通廊道为轴带,其他乡(镇)为支点的城镇体系,形成“一江两岸、三线四片”?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提升中心乡(镇)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大力推进营前省级百强中心镇、黄埠市级示范镇及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着力抓好陡水、五指峰、平富、双溪等特色旅游乡(镇)建设。加快乡道升级改造、农村危桥改造、自然村通水泥路建设步伐,着力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农村清洁及沼气建设工程,不断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大力建设诗画乡村。以“生态美、产业美、村容美、乡风美、生活美”为标准,努力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诗画乡村。持续开展圩镇和农村环境整治,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5年专项行动,不断提升人居环境。对重点路段、重要节点实施绿化、彩化、美化工程,着力造就“山披彩、河见鱼、田如画、路成景、城扮靓”的生态美景。发动家家户户种树养花、打造美丽庭院,形成“户户种花、街区摆花、处处见花、人人赏花”的社会氛围,积极打造美丽乡村精品村、美丽乡村风景线、美丽民居景观带。

  (四)加速绿色赶超发展,构筑生态文明示范区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和制度体系,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强化生态保护治理。大力推动“生态+”产业发展模式,构建生态型、循环型、低碳型绿色产业体系,对产业存量实施循环化改造、增量进行循环化构建,争取列入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和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加快构建生态廊道,实施造林绿化工程,加强低质低效林改造,扩大生态公益林面积;探索实施“山长制”,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确保森林覆盖率稳定在81.4%以上,到2020年,全县森林蓄积量达到530亿立方米。加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的建设力度,推动五指峰省级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加快推进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治理等重点建设工程,到2020年,完成章江源区上犹江项目区生态修复治理73.4平方公里。开展万亩“两茶一苗”基地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和果园节水截污试点工程。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和生态修复,全面落实“河长制”,推进河湖综合治理,维护河湖生态安全,到2020年,全县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保持100%,主要江河湖库水质稳定在Ⅱ类至Ⅲ类。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全面落实节能降耗,强化目标责任考核,积极推进国家级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县申报工作,万元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量达到规定要求。

  大力建设环保设施。推进水质、空气自动监测站建设,建立健全地下水污染监测和预警应急体系加快建设工业园污水处理厂,规划实施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和南湖污水处理设施,敷设污水管网45公里以上;大力建设重点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及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等村镇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到2020年,全县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1万吨以上,城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以上。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处理设施项目建设,改造提升黄埠垃圾填埋场,新建乡(镇)垃圾中转站14座,到2020年,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

  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制定环境容量及总量控制标准。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完善全县污染防控、事故应急、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价体系。逐步建立科学完整的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评价制度,把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纳入领导干部年度述职重要内容,健全完善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问责制、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探索实施与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结果相挂钩的领导干部约谈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大力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争取国家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着力打造生态文化教育和生态文化保护基地,深入推进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让绿色、环保、节俭、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五)深化改革开放创新,激发经济增长内生力

  深入推进各项改革,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促进全方位创新发展,不断激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全面深化改革。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协同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最大限度缩小对企业投资项目的核准范围,加快建立商业性、合作性和政策性相结合的普惠金融体系。深化财政体制和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健全完善全口径政府预算、财政资金支出绩效评价、政府债务管理、政府购买服务等制度体系。健全完善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更多民间投资进入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公用事业等领域。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交易平台,在国家统一部署下开展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改革。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推进农村“两权” 19押、担保贷款。加快建设集中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和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体系,分类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确权到户和股份制改革。推进国家集体林业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加快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各类技术和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健全知识产权运用体系和技术转让机制。

  持续扩大开放。对接参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加强与闽粤、江浙和港澳台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交流合作,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在加强区域合作的基础上,强化区域内错位发展。牢固树立“借帆出海”意识,深挖国务院《若干意见》政策潜力,加大力度“北上”争资争项,重点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市政建设、交通能源、民生工程等方面,精准策划包装和争取一批好项目、大项目;加大力度“南下”招商引资,积极探索招商引资的新思路、新方法,推进“赣商回归、犹商回乡”工程,强化专业招商、产业招商、园区招商、商会招商和委托招商,不断提升招商引资质效。建立健全开放型经济工作联动机制,健全完善资本、劳动力、技术、土地、商业等市场体系和安商服务体系。支持优秀企业靠大联强,加强与央企、大型民企、上市公司“联姻”、“结盟”。积极引进出口型企业,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重点的外贸竞争新优势。大力推动“互联网+外贸”模式,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等新型贸易方式。

  着力加强创新。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持科研院所在上犹设立分支机构,支持骨干企业建设一批产品研发中心、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检测检验平台等,建成京禾纳米科技产业园,争取设立“中国玻纤复材检测中心和玻纤复材孵化中心”。 设立“上犹县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为企业创新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鼓励骨干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建设产业创新联盟,实施技改升级,每年至少实施3个投资亿元以上的技改项目。大力发展创客空间,打造开放创新创业平台,促进更多创业者加入和集聚。完善创业扶持政策、服务体系和风险分担机制,进一步激发全民创新创业热情,培育一批创新创业基地。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创新人才发现、评价和使用机制,完善人才流动、激励、保障制度,构建有利于创新创业的人才发展政策体系。采取项目合作、股权激励、咨询兼职、聘请首席专家和技术顾问等形式,着力引进一批高端创新型人才。发挥国家部委对口支援优势,委托培养一批实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和产业工人队伍。

  (六)着力增进民生福祉,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

  始终把共享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实施民生事业“三年行动计划”,分步骤、成体系解决群众普遍关切的民生问题,大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推进劳动者充分就业、平等就业、和谐就业,到2020年,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5%和11.5%,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等为重点,大力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建设,促进社会保障扩面提标,到2020年,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6.9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覆盖率达到100%。推进支出型贫困家庭救助机制,健全疾病救助制度。健全保障性住房制度,继续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推进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等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加快老年群体、困境儿童等特殊人群的公办福利机构建设,建成县残疾人康复中心、社区康复站和水岩、平富、紫阳等乡(镇)敬老院。加强“双拥”工作,争创新一轮全省“双拥”工作模范县。

  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普及公平、有质量和包容发展的15年基本教育,到2020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加快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和标准化建设步伐,着力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完成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县创建工作。改(扩)建上犹中学,迁建黄埠初中,新建第四小学,建成思源实验学校和职业中专,着力化解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加快建设“三通两平台”20,争取列为全国信息化建设试点县。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健全完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到2020年,每千人床位数达到4张,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达标率达到95%以上。建成新区医院,力争规划建设工业园区医院、老年医疗康复医院。加强重大疾病防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完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全面落实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促进妇女和未成年人事业健康发展。加快养老保障设施建设,促进养老服务与医疗等互动发展,规划建设养老示范基地,到2020年,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不低于40张。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建好全民健身广场、游泳池等公共体育设施,到2020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6平方米以上。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电商”、广播电视“户户通”等工程,创建国家和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着力提升文化软实力。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深入推进法治上犹建设,全面启动“七五”普法,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提高全县公民法律素养。推进立体化、现代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治安问题。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机制,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健全矛盾纠纷排查预警和多元化解机制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严格实行诉讼与信访分离、信访终结制度,依法解决信访突出问题。依法加强对特殊人群的管控帮扶,切实加强社会组织管理和互联网管理。实施法治惠民工程,完善法律服务体系,扩大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范围。深入开展法治示范单位、依法行政示范单位、诚信守法企业、法治事件(人物)评选等创评活动。

  (七)不断强化自身建设,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

  坚持“法治、创新、廉洁、为民”理念,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

  加强法治型政府建设。带头学法守法用法,始终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积极稳妥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完善依法决策机制,积极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严格遵守重大决策法定程序。大力推行综合执法,完善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大对行政权利的制约监督力度,强化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加强政府诚信体系建设,努力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环境。

  加强创新政府建设。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激活解放思想、科学发展的“源动力”。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决破除制约发展的思想观念、制度藩篱,积极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探索新常态下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和路径。实施“互联网+”政务管理模式,加快构建综合高效的政府服务平台,推动政府管理向科学化、精细化、智慧化和效能化转变。运用改革思维优化政府部门工作流程,打通执行落实“最后一公里”、推进百姓办事“零障碍”。加强政府工作人员素质能力建设,努力在优化结构、增强动力、化解矛盾、补齐短板上取得新突破。进一步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给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廉洁政府建设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认真践行“三严三实”要求,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国务院约法三章 坚持不懈纠正“四风”。 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和“一岗双责”,不断提升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水平。紧盯行政审批、工程项目、惠民资金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切实管好权、管好钱、管好人。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严肃整治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问题,加大对政策措施落实、公共财政资金、政府投资项目、经济责任履行等方面的审计力度。始终保持反腐高压态势,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坚决纠正以权谋私、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努力营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风尚。

  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牢记政府前面“人民”二字,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努力把人民的期待变成我们的行动。坚持主动作为、勤政为民,切实履行职责,深入基层察实情、办实事、求实效,解决群众实际问题。始终坚持勤俭节约办实事、集中财力办大事,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大力弘扬“精益求精、心无旁骛”的“一流工匠”精神、“立说立行、说干就干”的只争朝夕精神、“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攻坚克难精神和“不甘平庸、充满激情”的开拓进取精神,紧盯“十三五”规划和年度重点任务奋力攻坚,全力推动政府工作提速、提质、提效,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

  各位代表,新的形势催人奋进,新的征程任重道远。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以昂扬进取的精神状态,以只争朝夕的豪迈干劲,以众志成城的强大合力,奋力开创上犹更加美好的明天!

  附件

  《政府工作报告》名词注释

  1.“新三板”:指全国中小企业股权转让系统。

  2.“四板”:指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江西省指江西联合股权交易中心。

  3.“五张名片”:一条鱼(生态鱼)、一幅画(油画)、一块石(观赏石)、一杯茶(茶叶)、一列小火车(森林小火车)。

  4.“两茶一苗”:茶叶、油茶、珍贵绿化苗木。

  5.“两免一补”: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教科书费、免杂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6.“约法三章”:政府性的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公费接待、公费出国、公费购车只减不增。

  7.“三严三实”: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8.“北上南下”:“北上”指争取中央和省大力支持,促进政策项目落地生根;“南下”指扩大开放,积极融入珠三角、海西经济区,加快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广东自贸区和福建自贸区的互联互通。

  9.“一带一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10.“五位一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11.“四个全面”: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12.“六大攻坚战”:指市委四届七次全体会议上提出的突出打好主攻工业、精准扶贫、新型城镇化、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六大攻坚战。

  13.“十大扶贫工程”:指油茶扶贫工程、特色产业及行业扶贫工程、光伏扶贫工程、安居扶贫工程、就业扶贫工程、教育扶贫工程、贫困村整村推进工程、健康兜底保障扶贫工程、金融扶贫工程、信息扶贫工程。

  14.“多规合一”: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多规合一”,形成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

  15.“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16.“一轴三区”:以迎宾大道为主轴,建设黄埠生态工业区、文峰新区、南湖休闲度假区。

  17.九路一桥指G220东深线遂川草林至上犹双溪段、迎宾大道南塘至南湖段2个公路新建项目,S548线李田坑至陡水段、高桥至崇义龙勾、蓝田至社溪、龙口至蓝田、紫阳松木坑至寺下杨梅、赣崇高速上犹西互通连接线收费站至南塘段、黄沙坑至五指峰旅游公路7个公路改建项目,以及南湖大桥新建项目。

  18.“一江两岸、三线四片”:“一江”指上犹江;“两岸”指上犹江两岸;“三线”指上江线、上太线、赣丰线;“四片”指县城片、营前片、社溪片、寺下片。

  19.“两权”: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

  20.“三通两平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友情链接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