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政务>>政府工作报告

政务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16-03-20 17:03:00信息来源:上犹县人民政府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632日在上犹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上

上犹县人民政府县长 余业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5年和“十二五”时期工作回顾

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一年来,在上级党政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纵深推进“同城发展、绿色赶超”主战略,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优生态、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全年实现生产总值50.84亿元,增长10.0%;财政总收入8.03亿元,增长7.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27亿元,增长11.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48亿元,增长9.2%;固定资产投资45.9亿元,增长16.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4亿元,增长12.5%;实际利用外资6186万美元,增长12.6%;出口总额1.13亿美元,增长9.6%。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成效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攻项目增投入,发展后劲更加充足

项目建设有序推进。37个实施类重点工程项目完成年度投资8.7亿元。其中,列入市级调度的3个项目完成投资5.2亿元,是年度投资计划的2倍多。双溪仙鹅塘风力发电、国道G220上犹段等一批重大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万罗220千伏输变电站投入运行。开展重点工程土地房屋征收扫尾攻坚,积极稳妥破解了迎宾大道豪角段等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全年征收土地1070亩、房屋8654平方米。扩大投资措施有力。争取上级各类补助资金14.66亿元,增长18.2%;争取专项建设基金、棚户区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等融资项目资金20多亿元。盘活财政存量资金1.82亿元。规划编制“十三五”重大项目239个、总投资679亿元。招大引强取得突破。全年引进晶科电力光伏发电、高大生物医疗科技等19个项目,其中亿元以上项目9个,签约资金达81.1亿元,为2014年的近5倍;在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对接活动中达成合作意向协议9项。

(二)强支柱促转型,工业发展势头强劲

主攻工业强势开局。策应市委“主攻工业、三年翻番”战略部署,通过制定出台系列政策文件、加快夯实园区平台、实施企业精准帮扶等系列举措,营造了更加优越的工业发展环境。全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4家、投产企业11家、在建企业16家。新增工业用地600多亩,盘活闲置土地215亩、厂房4万多平方米。成立了注册资本5000万元的融资担保公司,设立了首期规模3000万元的县中小企业倒贷基金。县财政安排2398万元担保金,推动“财园信贷通”等“三个信贷通”放贷3.23亿元,为466家企业和个体户缓解了融资难题。主导产业加速壮大。成功获批“中国玻纤新型复合材料产业集群发展示范基地”,实现上犹工业“国字号”招牌零的突破。两大工业主导产业新增投产企业7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6亿元,增长20%,高出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6.9 个百分点。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获批设立全市首个“江西‘海智计划’纳米科技产业化应用工作站”。实施了晨光稀土自动控制系统、至越机械智能机械手无人化生产线等20多个技改升级项目。龙泰塑料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奥沃森新能源被评为全省发展升级示范企业。

(三)添活力创品牌,农业服务业朝气勃发

现代农业基础更牢。新增“两茶一苗”产业面积2.53万亩。新增农民合作社27家、家庭农场14家,县桂花苗木协会评为“全国优秀农技协会”。扎实推进茶叶品牌整合,“上犹绿茶”被评为省著名商标。打造了梅水柏水寨等一批休闲农业示范园区及农旅结合综合体,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扎实推进,启动了46座万方以上山塘整治工作,实施了10个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项目。生态旅游品牌凸显。印象客家等旅游三产项目加快建设。成功引进总投资40亿元的天沐温泉度假小镇项目。积极履行赣州西部旅游联盟轮值主席职责,推出“一票游赣州西部”,联盟体与省旅游集团、德安杰营销策划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完善了旅游标识系统,推出了系列旅游文化宣传片,成功举办2015赣州(上犹)首届漂流节。陡水湖景区获评“全国十佳文化生态景区”。全年接待游客13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66亿元,分别增长36.4%40%创新创业氛围浓厚。搭建“九大创业平台”,出台35条“干货”扶持政策,倾力扶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列为全市唯一一个“全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点”,并被作为典型推荐上报至国家层面。全年创建创业孵化基地7个,落实创新创业项目1133个,发放创业专项贷款8100多万元,落实产业扶持资金920多万元。建立电商创业大楼,入驻电商企业40家,实现网络销售额2亿元。获评“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四)精建管优生态,宜居特质有效彰显

城乡建管力度加大。基本完成县城总规及“一轴三区”控规修编,完成10个乡(镇)总规修编,启动了40个中心村庄规划修编。市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管道天然气具备通气条件,截污干管清淤、堵漏和基础维修加固工程全面完工,迎宾大道豪角段建成通车。新区医院、梦想家园等城市功能型项目加快建设。建立完善包区联户责任制等城管机制,加强建筑余土清运、市容环境卫生等专项治理,城市“脏、乱、堵”现象得到有效缓解。关闭东山市场,桂花园和天麓农贸市场投入运营。开展“户户养花、街区摆花、处处见花”活动新增城区公园绿地5万平方米全面启动了黄埠至梅水一级公路美丽乡村示范路建设。实施新农村建设点60个,启动4个中心村建设,开展了圩镇整治“完善提升年”和诗画乡村建设活动。实施了双溪至寺下、梅水至陡水公路改造和赣丰线路面大修等交通项目,新修村组公路150公里。被确定为“全省首批镇村公交发展试点县”。环境治理卓有成效。大力实施“净空”“净土”“净水”工程,开展“三清洁四整治”活动,推动生态环境治理向全域延伸。投入250多万元添置了一批环卫设备,启动建设了七里垃圾中转站。投入1960万元专项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动工新建7座乡(镇)垃圾转运站。陡水湖、南湖渔业整治成效明显。全面完成年度减排任务,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空气、水质各项主要环境指标达标率均为100%生态建设成绩斐然。获批“江西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开展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完成各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4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45平方公里,梅水园村被列为“全省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试点村”。成功创建24个市级生态村,陡水镇、五指峰乡被推荐为国家生态乡(镇)。

(五)惠民生强保障,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扶贫攻坚扎实推进。建立健全扶贫开发系列政策体系,结对帮扶覆盖全县1.6万户4.8万贫困人口。重点推进光伏发电、油茶低改、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等产业扶贫,综合采取搬迁、保障、就业、教育、金融、保险等扶贫举措,全年争取各类扶贫移民资金2.1亿元,实施扶贫移民项目378个,1.65万贫困人口顺利实现脱贫。民生保障持续加强。全年民生支出达14.4亿元,增长10.8%五大社会保险”基础更牢,商业保险社会保障补充功能充分发挥。新增城镇就业人口5729人。发放城乡低保金2875.9万元、城乡医疗救助金994.7万元。启动了西亭棚户区改造工作。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顺利收尾。建设公租房100套,摇号分配保障性住房546套。全年商品房销售备案总面积达18.7万平方米,增长23.3%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推进实施了农村薄弱学校改造、思源学校新建等一批教育项目,职业中专新校区正式启用。高考质量稳步提升,全县文理科二本以上上线456人。建成县皮防所、结防所,为乡(镇)卫生院购置了一批紧缺设备。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有序推进。荣获“2015年全省计划生育工作进步县”。实施了黄埠敬老院、县综合福利院(二期)等项目,完成油石、社溪中心敬老院提升改造工程。文化体育进一步繁荣。推进实施了1万余套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油画创意产业园被列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成功承办第六届环鄱阳湖国际自行车赛首站赛事。法治上犹建设全面推进,社会治理不断加强,全年未发生越级上访事件。建成政府应急指挥中心,举行了地震应急、水上救援应急等系列演练活动同时,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双拥”共建和优抚安置工作深入开展,统计、外侨、对台、民族宗教、保密、气象、档案、人防、防震减灾、地方志等各项工作取得新进步,科协、文联、社联、侨联和爱国卫生、关心下一代、老龄、残疾人、慈善等事业健康发展。

(六)抓改革提效能,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深化改革稳步推进。启动实施了26个方面133项改革事项。改革财税管理体制,县级综合治税平台建设全面推进,预算管理进一步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证工作有序推进。组建了县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卫计委、文广新局,成立了县不动产登记管理中心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启动了“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公司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和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制。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等其它领域改革扎实推进。行政效能显著提升。坚持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制度,政府决策更加科学。大力推进三单一建设,保留县级行政许可项目278、精简121项,简政放权之优化发展环境民意调查满意度位列全市第一。全年公开政府信息3.8万条。主动接受县人大、县政协监督,办结人大代表建议73件、政协提案110件,满意和基本满意率100%作风建设持续深化。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专项治理领导干部违规插手干预工程项目问题,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清理机关事业单位在编不在岗人员追缴吃空饷资金39.8万元。

各位代表,“十二五”时期世情国情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三期叠加”的阵痛持续加深,困难和挑战超乎预期,发展压力历年少有。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全县上下凝心聚力,克难攻坚,砥砺前行,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

“十二五”期间,经济发展健康平稳,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9%,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财政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年均分别增长23.8%26.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2倍,年均增长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4.2%。全县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结构更加优化,以玻纤新型复合材料、精密模具和数控机床为主导的工业、以“两茶一苗”为主导的农业、以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连续三年获评全省“主攻工业年度贡献奖”,先后获评“全国茶叶发展示范县、国家油茶产业发展试点县、全省花卉苗木产业重点县、全省旅游发展十佳县”等称号。

“十二五”期间,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建成了赣崇高速(上犹段)、犹梅一级路、县城至油石公路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新(改扩)建国省道55.3公里、通组公路562.6公里,实现行政村水泥或沥青公路全覆盖。改造农村电网超过800公里,水利建设投入累计达2.53亿元,通信通讯、公共服务等都取得长足进步。统筹推进了黄埠、文峰、南湖三大新区建设,累计征收土地房屋1.4万亩,拉开城市发展框架近12平方公里,城镇化率50.4%提高了10.8个百分点。累计建设新农村建设点377个,连续四年获评“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县”。

“十二五”期间,生态发展持续发力,绿色赶超成效显著。生态保护和建设投入累计超过4亿元,完成造林绿化20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171.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稳定在81.4%以上,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0%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全县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主要河流断面优质水率达100%。成功列入赣江源头保护区,陡水湖纳入国家良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陡水湖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先后获评“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县、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以及全市唯一的“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

“十二五”期间,改革开放加快推进,发展活力竞相迸发抢抓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机遇,累计争取上级各类资金61.9亿元,争取了“全省大中型水库移民避险解困试点县”等一批试点示范项目。全面推进深化改革,政府机构、行政审批、财税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对外开放步伐加快,累计引进项目94个,总投资210亿元,其中超亿元项目47个;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5亿美元、出口总额7.96亿美元,分别增长42.8%221%

“十二五”期间,社会民生不断改善,群众实惠明显增多。累计安排民生支出58.7亿元,解决了一批重大民生问题。7.27万人次享受了城乡低保,累计发放低保金9864万元。解决了8.42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完成农村低电压治理3.8万户。建成保障性住房、经济适用房、公租房4401套,改造农村危旧土坯房1.9万户。搬迁移民1.62万人,563户库区群众告别“水上漂”历史,累计脱贫5.89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2.7%。卫生机构床位数达1019张,增长84.9%。体育用地总面积达33万平方米,增长5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0643元和7634元。城乡居民人均储蓄余额达2.04万元,增长109.7%

各位代表,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过去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县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迎难而上、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力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向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县部队、武警消防官兵、政法干警,向拼搏奋斗在各条战线的同志们和关心支持上犹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增长动力转换“青黄不接”等问题仍然突出,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难度加大;产业结构不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主导产业成为县域经济支柱尚需时日,转型升级任务艰巨;面临加快发展和生态保护双重责任,生态优势转化为生态效益尚不充分,新的经济增长点对县域经济支撑作用不足;民生欠账仍较多,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脱贫攻坚任务紧迫;行政审批效率有待提高,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有待加强,等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改进和解决。

二、“十三五”展望

未来五年,是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艰苦奋斗期、生态文明建设的巩固提升期、民生社会事业的发展升级期,全县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和发展动力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经济社会发展既孕育着巨大发展潜能,也面临诸多矛盾和严峻挑战,但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优势强于劣势。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认真落实省委“十六字”方针和市委“六大攻坚战”决策部署,坚持解放思想、内外兼修、北上南下,坚持壮大总量与提升质量并重、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重、深化改革与依法治县并重,推动生态与工业、旅游、农业、文化深度融合,不断丰富拓展“同城发展、绿色赶超,建设宜居宜游宜业上犹”的发展内涵,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上犹特色的跨越发展道路。

县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制定县“十三五”规划的建议。县政府据此编制了《上犹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期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左右;财政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实际利用外资、出口总额年均分别增长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5%11.5%。力争到2017年实现贫困县摘帽、45个省定“十三五”规划扶持贫困村全部退出,到2018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节能减排控制在省市下达的目标范围内。围绕这些目标,需重点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突出转变发展方式,激发经济增长新动力

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挖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政策潜力,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与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引擎”协同发力,着力打造经济发展“升级版”。优化要素配置,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实现新发展。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推进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加强与港澳台、长珠闽地区的对接融合和区域合作,大力提升开放水平。

(二)突出主攻工业引领,构建产业支撑新体系

着力构筑绿色产业体系,形成与赣州主城区相匹配的产业发展格局。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确保实现“主攻工业、三年翻番”目标,力争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60家以上,将上犹建成华南地区重要的玻纤新型复合材料生产基地。推进陡水湖、南湖、五指峰三大景区及双溪草山、森林小火车等旅游区建设,创建以“一江水”为核心、“五个一”11为主体的生态旅游品牌,建设赣粤闽湘四省边际休闲度假、养生养老的“后花园”和全国有名的“乡愁旅游目的地”。做强做优生态农业,推进农旅深度融合,建设面向四省边际及东南沿海地区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基地。重点发展油画创意、观赏石等特色文化产业集群,打造华东地区观赏石交流中心和集散地,把油画创意产业园打造成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三)突出绿色赶超路径,开创统筹协调新局面

全面加强生态保护与治理,实施赣江源头治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森林生态系统建设等系列工程,巩固提升生态优势,推进“绿、富、美”并进。坚持“加快同城化、城乡一体化、全域景区化”,全力建设“一轴三区”,把黄埠新区打造成现代生态工业新城,把文峰新区打造成文化创意产业新城和宜居新区,把南湖新区打造成高端度假胜地和赣州市休闲功能新区;加快新型城镇体系建设,形成“一江两岸、三线四片”12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2020年,力争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2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6个百分点。

(四)突出增进人民福祉,扩大共建共享新成果

围绕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全力推进脱贫攻坚,不断提升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加快补齐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完成县道升级改造180公里,实现90%以上的行政村通公交。确保每年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不低于68%,着力改善教育、医疗、就业、住房、养老、文化等基本民生条件,提升城乡公共服务水平。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每千人口医疗床位数达到4张,每千名老年人养老床位数不低于40张;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6平方米以上。深入推进法治上犹建设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各位代表,纵览县“十三五”规划,立意更高远,视野更开阔,目标更宏伟,蓝图更美好。我们坚信,有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有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有全县上下的团结拼搏、埋头苦干,一定能铸就“十三五”发展的新辉煌!上犹人民的生活一定会更加美好!

三、2016年主要工作安排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起步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委十三届十二次全会、市委四届七次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握改革开放总要求,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定不移实施“同城发展、绿色赶超”主战略,全面推进主攻工业、精准扶贫、新型城镇化、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工作,扬优势、强动力、拓空间、补短板,加快建设宜居宜游宜业上犹,为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9.5%;财政总收入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实际利用外资和外贸出口分别增长10%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12%贫困发生率下降至8%以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等指标增速安排低于“十三五”规划目标,主要考虑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仍在加大,通过抓项目扩投资等方式释放经济增长潜能有个过程,“十三五”时期我县经济发展将呈现“前低后高”特征。今年的目标既与“十三五”规划相衔接,又体现实事求是,兼顾需要和可能。

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年将重点做好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围绕三年翻番,举全力主攻工业发展

更加注重做大总量、激活增量、提升质量,推动工业向中高端水平、产品向终端化方向迈进。

加快集聚做大总量。探索运用市场化方式,联合设立县工业产业引导基金。推动两大工业主导产业、新能源动力电池、钨和稀土新材料及应用等产业集约集聚发展,力争全年引进投资5000万元以上产业链项目5个。加快南鹰电源、和润宇电源、安安科技等在建项目建设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0亿元,力争投资2000万元以上项目新投产10个以上。实施企业扶强做大工程,精心挑选复升复材、顶佳电器等一批成长性好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力争新增入规企业10户以上。建成小微企业创业园,加大小微企业孵化力度,力争孵化培育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小微企业12户。

转型升级激活增量。引导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两化”融合13,力争新增“互联网+14工业项目3个以上、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个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家以上。推进“机器换人”工程,鼓励力速数控等企业发展智能化自动车间支持企业开展品牌创建,力争新创建1-2个省级及以上品牌或著名商标。实施晨光稀土、乐丰电机等10大企业挖潜增效项目,使其新增主营业务收入10亿元以上。支持鼓励优强企业上市和挂牌,完成挂牌企业1户以上。

创优环境提升质量落实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及主攻工业系列政策措施,打好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用能成本、物流成本等政策“组合拳”,促进企业降本增效。加大精准帮扶企业力度,健全完善园区“一站式”服务平台全程跟踪高效服务机制。优化融资担保、银企融资对接等服务,力争“财园信贷通”等“三个信贷通”全年放贷3亿元以上。大力实施园区扩建和提升工程,新增园区建成面积300亩以上,推进工业园南区110千伏输变电站、工业污水处理厂、南区自来水加压泵站等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园区学校、卫生院、商业、物流等配套功能加快筹建玻纤复材质检中心、京禾纳米研究院。推动县内企业与高校院所加强“产、学、研、用”合作,争取继续举办海外高层次人才对接活动。

(二)培育增长热点,下大力推进旅游升级

坚持“全域景区化”理念,大力开发旅游资源、拓展旅游业态、丰富旅游产品、提升旅游品质,把以生态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培育成促进消费升级、拉动经济增长的热点。

推进旅游开发。创新旅游投入机制,大力推进油画创意产业园、印象客家等项目建设,加快南湖天沐温泉度假小镇、森林小火车旅游带、上犹江国际垂钓运动基地等旅游项目落地。抓好双溪草山旅游开发、五指峰景区综合开发等一批旅游项目招商,促进特色优质资源产品化、市场化、品牌化。开展“乡村旅游发展年”活动,着力打造美食游、养生游、民俗游、踏春游、观光游、采摘游、摄影游等七大类型乡村旅游,力争全年创建2家以上A级景区,建成一批乡村旅游示范村和休闲农业示范点。

提升景区内涵。进一步理顺陡水湖景区投资运营管理体制,推进陡水湖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启动陡水湖景区创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工作。加快完善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旅游公路、旅游码头等景区景点基础设施,推动景区景点联动发展,着力构建亲水游、户外游、茶乡游三大旅游线路。以赣州西部旅游联盟为依托,深化与省旅游集团、德安杰营销策划公司的合作,策划开展第二届漂流节等系列宣传营销活动。探索“智慧旅游”15工程,大力开拓周边省市旅游市场。

抓好商旅服务。加强商品交易市场建设,合理调整城乡商业网点结构和布局,高品位打造休闲购物、特色餐饮、批发零售、专业市场等街区。大力发展总部经济、会展经济、创意产业、服务外包等新兴服务业,积极引进商业银行、证券类金融机构和专业型保险公司。推进物流园区建设,完善城乡物流服务体系。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工业企业、旅游、文化创意、农特产品等建立线上线下融合互促的商业模式。加快建设电商产业园,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统筹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试点示范工作,大力推进“农超对接”,推动传统产业向社区、农村延伸。

(三)促进提质增效,扬优势打造特色农业

以突出打响“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和“互联网+私人定制”两大品牌为目标,以“现代化、品牌化、标准化、生态化、景区化”为取向,以“接二连三”16为路径,加快构建具有上犹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深入打造农业品牌。大力实施“互联网+私人订制”现代农业工程,通过高端互联网企业平台,把上犹的特色产业推销给高端客户群体进行私人订制,积极打造私人订制茶园、油茶林、蔬菜、生态养殖、开心农场等系列品牌。将休闲度假、民俗体验、生态观光、科普教育等内容融入农业产业,大力发展休闲与创意农业,打响“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品牌。继续实施柏水寨休闲农业园、犹石嶂生态休闲农业园等建设工程,提升犹梅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带。

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做强做优“两茶一苗一鱼”生态农业,大力发展生态蔬菜、草山牛羊、茶林飞鸡、特色水产等种养业,壮大特色产业基地巩固渔业整治成果,完善水产资源管理体制,实施“陡水湖”生态鱼品牌创建工程,力争在大水面养殖、休闲鱼庄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实施“家庭菜篮子”工程,建成4个以上高标准、生态型蔬菜基地新增蔬菜种植面积600亩以上。

创新农业经营模式。加大农田水利工程、土地整理、高标准农田、农业综合开发等建设投入,积极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大力推进“企业+基地+农民合作社+农户”等新型经营模式,新增农民合作示范社和家庭农场30家。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探索建立由新型农业服务主体提供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土地托管等专业化、规模化服务,新增、规范土地流转1.5万亩以上。推进农业品种优质化、生产标准化、作业机械化,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四)狠抓精准扶贫,超常规推进脱贫攻坚

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来抓,层层压实责任,以更精准的措施、超常规的力度来推进,确保全年实现19个贫困村退出、1.4万人脱贫的预脱贫目标。

健全扶贫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脱贫考核、贫困退出、结对帮扶、社会参与等扶贫工作机制。对县内各行业扶贫部门和各乡(镇)制定详尽的精准扶贫考核办法,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实行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认真做好贫困对象认定、评估和退出工作,扎实开展精准识别回头看、再复核。强化结对帮扶,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帮扶单位、每户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做到不脱贫不脱钩。将贫困户、贫困村的需求信息与社会各界的扶贫资源、帮扶意愿进行有效对接,努力构建全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格局。

创新精准扶贫方式。围绕“脱贫攻坚、两年摘帽”目标,坚持“五个结合”17原则,大力实施“3+X18精准扶贫模式,着力抓好光伏扶贫、油茶扶贫、就业扶贫等10项重点工作,打好脱贫攻坚“组合拳”。建设14个乡(镇)级、2个村级集合式光伏扶贫电站及若干分布式光伏扶贫电站。启动实施11万亩油茶低改,新植油茶2万亩。完成移民搬迁扶贫3920。通过建设扶贫福利厂、提供公益性扶贫岗位、定向就业等措施,帮扶4200人就业。实施贫困子女助学教育扶贫工程,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为贫困户构筑大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人身意外险等多重保障线,兜底保障1.04万人以上

强化扶贫资金保障。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建立健全财政扶贫资金持续增长机制。积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整合捆绑各项扶贫资金、相关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充分利用“银政扶贫信贷通”“金穗油茶贷”“光伏利民通”等金融产品及产业扶贫贷款试点政策,发放产业扶贫贷款700万元以上。

(五)坚持建管并举,高品质抓好城镇建设

以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补短板、拓空间、增后劲,着力打造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宜居城镇。

完善城市功能。推进“多规合一”19 ,切实抓好规划修编和执行,启动地下综合管廊、西亭棚户区改造等规划编制工作。加强与赣州中心城区建设规划对接,做好城乡建设与生态工业、主要景区景点的有机衔接,促进产城融合20。改善城区通行条件,建设文峰南路周边路网,启动实施迎宾大道南塘至南河湖道路新建和赣崇高速上犹西互通连接线改建工程,改造提升登龙路、文兴南路、茶亭路等道路。加快完善文峰新区等重要区域的排水、排污和供水管网。完成3万吨自来水厂扩建工程。启动迎宾大道沿线景观节点建设,完成亲水公园项目、仙人陂路口周边景观建设和五指峰大道沿街整体提升改造工程。加快推进自来水公司至和平路棚户区改造,完成土地房屋征收并拆除到位。启动仓储物流、重型车维修等专业市场和社区小型农贸市场建设。搬迁解放路临时农贸市场,提升改造水南农贸市场,繁荣发展天麓、桂花园农贸市场。

加强城市管理。理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体制,依托网格化,建立“城管+社区+物业”多元化城管模式,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大力整治市容市貌,规范流动摊点、车辆停放,整治乱扔乱倒、乱种乱养,实行彩化提升、文化提升,争创全省卫生城市。加强小区楼院管理,持续开展居民小区集中整治行动。坚持疏堵结合,拓展城区车辆停放点,完善城区公交系统,专项整治交通秩序、非法营运等节点问题。大力实行以“货币补偿”为主的安置政策,停止县城规划控制区内私人建房审批。坚决打击违规开发及非法无理阻工等行为,继续开展“两违”整治行动。促进提升城管水平与创建文明城市有机结合坚持在创建中提升、在提升中创建。

打造新型城镇。坚持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实施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圩镇道路、管网、交易市场、集中供水等设施建设,构建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体系。加快营前省级百强镇和黄埠市级示范镇建设,抓好社溪、寺下等中心乡(镇)和梅水、陡水、五指峰等特色旅游乡(镇)建设,发展壮大乡镇经济,提升中心乡(镇)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抓好村镇规划布局,以中心村建设为重点,建设新型社区、农民新村、和谐新居,持续打造诗画乡村。

(六)突出综合治理,全方位建设生态文明

坚持把绿色作为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让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为人民提供更多绿色福利。

从严保护生态环境。开展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实施新一轮林业生态工程,完成造林3万亩。继续推进水土保持改革试验区建设,综合治理水土流失35平方公里。加强陡水湖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深化“三清洁四整治”等生态治理工程。完善城乡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实施营前镇、社溪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推进重点行业除尘设施改造升级、工地扬尘防治等工程,建成空气自动监测站。实施窑下水源地企业关闭、废弃稀土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等项目,确保出境断面水质年度考核达标。加快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严格落实环保“三同时”制度21,关闭污染大、能耗高的落后企业。

健全完善生态机制。严守生态、水资源、耕地红线保护制度,修编生态功能区规划。合理规划布局产业项目,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河湖保护管理责任体系,全面实施“河(湖、库)长制”。大力实施降氟改水工程。探索建立林业产权、水权等生态资源市场化机制。

培育倡导生态文明。继续推进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建设,积极申报“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完成省级生态县创建验收,创建1个国家级生态乡(镇)和10个市级生态村。开展建筑、交通和公共机构节能行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实施生态教育普及工程,广泛开展绿色机关、绿色学校、绿色医院、绿色企业、绿色社区等创建活动,打造生态文化教育、生态文化保护基地,创新完善公共参与环境监督保护机制。

(七)注重内外兼修,多领域激发发展活力

坚持向改革开放、创新创业、扩大投资要动力,破解瓶颈制约,推进项目建设,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坚持“放、管、服”三管齐下,继续完善“三单一网”,推动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稳步实施公车制度改革。推进企业登记、注销简易化改革。完善差别电价、水价制度。实施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将政府债务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加快综合治税平台和非税收入征缴系统建设。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加快组建工业、旅游等投融资平台。进一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小型水利工程产权等农业农村改革,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按照“放开、减负、解难、引导”的总要求,进一步健全创新创业体制机制。大力实施“赣商回归”工程,鼓励引导在外人员返乡创业兴业。继续深化“九大创业平台”,探索建设“创客空间”22等一批新型孵化基地和孵化模式,力争建成省、市级创业基地各11个。降低创业准入门槛,优化信贷融资等配套服务,全年发放小额担保贷款8000万元以上。深入推进科技兴园兴企,争取立项1-2个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或星火计划项目。加大对专利申请、转化的扶持力度,年度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均增长50%以上。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引进激励机制。

全力扩大有效投资。继续挖掘放大《若干意见》等国家扶持政策的叠加优势,坚定不移抓项目扩投资。围绕国家投资导向,编制好“三年滚动投资计划”,策划包装一批重大项目,争取中央和省、市更大支持,全年争取上级资金增长10%以上。以项目建设为载体推进“六大攻坚战”,继续做好专项建设基金等项目融资和实施工作,破解项目建设瓶颈制约,着力提高投资有效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组建玻纤及新型复合材料等4个产业招商团,设立“长三角”“珠三角”招商联络处。创新招商引资考核激励机制,鼓励乡(镇)、商会和社会力量参与招商。坚持县党政领导挂点招商引资项目制度,做实项目前期评审、考察等工作,推动项目快速签约落地。全年力争引进工业项目20个以上,其中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2个以上;引进旅游三产和休闲农业项目10个以上,其中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2个以上。

(八)强化共享理念,倾真情改善民生民利

始终把共享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建设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幸福上犹。

完善基础设施。做实项目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加快交通项目实施进度。新建国道G220上犹段(荷树坳至双溪)、黄沙坑至五指峰旅游公路,实施省道S548李田坑至陡水段、东山高桥至崇义龙勾等公路改建项目。启动南湖大桥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改善农村道路,完成乡道升级改造12.6公里,完成25户及以上自然村通水泥路150公里。加大农村道路会车道建设力度。新建农村客运候车亭10,扩大镇村公交覆盖范围发展绿色能源,双溪仙鹅塘风力发电一期项目争取实现并网发电,启动二期项目建设。推进城乡电网升级改造,实施2016年中低压配电网建设改造工程和中稍110千伏输变电站、安和35千伏输变电站建设工程。建成茶亭、寺下加油站。

发展公共事业。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等社会保障水平。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800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400人以上。加快思源实验学校建设,启动黄埠初中迁建工程,推进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校舍改造、教育信息化等工作,大力改善办学条件。深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全面落实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提高计生优质服务水平。加快建设一批敬老院、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积极创建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实施“我是上犹人”系列群众文艺活动等文化惠民工程,继续创建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示范点。加强科普工作,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推进县游泳馆等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提升场馆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促进社会和谐。深入开展平安上犹建设,健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延伸天网工程,提升公共视频监控覆盖率。全面推进法治上犹建设,强化社会治理创新,引导群众共同参与,加大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力度。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推进村(居)建立法律顾问制度。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责追责”制度,强化属地监管、行业监管、综合监管。全面抓好应急管理等工作,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九)勇担发展重任,严要求强化自身建设

以解放思想为引领,坚持问题导向,用新理念引领新发展,用新状态干出新成效,奋力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

增强服务能力。强化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研究和应用,增强新形势下推动经济发展的能力。坚持和完善政府领导集体学习、专家授课、联系服务群众(企业)等制度。推动建立与现代治理相适应的智慧政务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政府创新能力、协同能力、应变能力、化险能力、法治能力建设,不断提升政府工作人员素质和能力。

提升行政效能。探索建立容错和保护机制,旗帜鲜明地褒奖鼓励、支持保护担当者,营造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的干事创业环境。加强问责问效,着力解决“中梗阻”“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等问题。在优化工作流程、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等方面下功夫,促进办事部门公共服务互相衔接。健全决策部署、监督反馈工作制度,完善重大项目领导挂点、重点工作现场办公、重要事项督促检查机制践行“三严三实”要求,按照“工作要实、节奏要快、程序要到、效果要好”的原则,力促政府工作快节奏、高效率。

推进依法行政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政府职能、规范行政行为,确保决策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启动“七五”普法,增强全社会特别是公职人员法治观念。健全综合执法机制,加强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和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

保持清正廉洁。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中央八项规定,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全面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突出抓早抓小,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支持审计、监察机关依法监督,强化对行政审批、政府性投资、公共资源交易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管。深化领导干部违规插手干预工程项目等问题专项治理,加大惩治腐败和纪律约束力度,驰而不息正风肃纪。

各位代表,蓝图绘就,正当乘风破浪;任重道远,更需快马扬鞭。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努力实现“十三五”规划精彩开局,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附件

《政府工作报告》名词注释

 

1.海智计划:指“海外智力为国服务行动计划”。该计划由中国科协和35个海外科技团体于2003年共同发起,旨在发挥海外科技团体的优势和主体作用,从引进海外人才、智力入手,通过国家重大项目和政策咨询、专题研讨、项目合作、技术引进和创新、兼职、考察、培训、回国参加国内学术交流和中介服务等方式为国服务。

2.九大创业平台:指农业产业、旅游产业、电商产业、健康产业、中介服务产业、专业市场、文教产业、园区服务、小微企业等九大创业平台。

3.三清洁四整治:指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整治建房秩序、渔业秩序、林业秩序、河道秩序。

4.三证合一、一照一码:“三证合一”指将企业依次申请的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为一证,提高市场准入效率;“一照一码”指在三证合一基础上,通过“一个窗口受理、并联审批、信息共享、结果互认”,实现由一个部门核发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

5.三单一网:指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和政务服务网。

6.三期叠加:指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叠加在一起。

7.十六字方针:指江西省委提出的“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发展战略。

8.六大攻坚战:指市委四届七次全体会议上提出的突出打好主攻工业、精准扶贫、新型城镇化、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六大攻坚战。

9.北上南下:“北上”指争取中央和省大力支持,促进政策项目落地生根;“南下”指扩大开放,积极融入珠三角、海西经济区,加快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广东自贸区和福建自贸区的互联互通。

10.一带一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11.五个一:指一条鱼(生态鱼)、一幅画(油画)、一块石(观赏石)、一杯茶(茶叶)、一列小火车(森林小火车)。

12.一江两岸、三线四片:“一江”指上犹江;“两岸”指上犹江两岸;“三线”指上江线、上太线、赣丰线;“四片”指县城片、营前片、社溪片、寺下片。

13.“两化”融合:指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14.互联网+:指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利用互联网平台以及信息通信技术,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经济形态,推动新的发展。

15.智慧旅游:指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借助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让人们能够主动感知和及时了解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等方面的信息,安排调整工作与旅游计划,从而达到对各类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方便利用的效果。也被称为智能旅游。

16.接二连三:指将农业产业链由一产延伸到二产、三产。

17.五个结合:指长短结合(长线扶持项目与短期见效项目相结合)、统分结合(面上统一施策与因户分类施策相结合)、输造结合(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加减结合(增加贫困户的收入与减少贫困户的支出相结合)、点面结合(点上抓贫困村、贫困户脱贫与面上抓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18.3+X:指光伏扶贫+油茶扶贫(低改和新植)+就业扶贫+因户施策的其他多种方式扶贫。

19.多规合一:指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依据,强化与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环境保护、文物保护、林地保护、综合交通、水资源、文化旅游、社会事业等各类规划的衔接。

20.产城融合:指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以城市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和发展产业经济,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形成产业、城市和人之间充满活力、持续向上的发展模式。

21.环保“三同时”制度:指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22.创客空间:指一个具有加工车间和工作室功能的开放实验室,创客们可以在“创客空间”里共享资源和知识,来实现他们的想法。

 

 

友情链接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