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政务>>政府工作报告

政务

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12-02-28 09:02:00信息来源:政府办

   过去一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绩,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4.96亿元,比上年增长12.5%;财政总收入3.80亿元,增长37.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45亿元,增长27.1%;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1.53亿元,增长18.6%;固定资产投资①总额22.09亿元,增长3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3亿元,增长17.5%;农民人均年纯收入3946元,增长14.9%。各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5.28亿元,增长23.4%;贷款余额24.55亿元,增长33.9%,增速排名全市第一。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1.3:43.0:35.7,二产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
  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
   全年开发储备项目185个,争取上级各类补助资金8.04亿元,同比增长24.8%。实施重点工程项目25个,征收项目建设用地4280亩、房屋1.4万平方米,完成投资9.2亿元,增长124.4%。上犹模具产业基地被列为省级产业基地和省重点产业“十二五”规划建设项目;元亨复合材料被列为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工业园南区建设被列入市重点调度项目;赣西大道被列入市政府“四路三桥二互通”②建设项目。县城至梅水一级公路全线通车,赣崇高速上犹段、迎宾大道、县城至油石二级公路改造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类项目进展顺利。
  工业经济实现新突破
   2011年,我县获得全省工业崛起年度贡献奖。首次成为全市“五个十百亿工程”达标县,提前一年完成“三年强攻工业”目标任务。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41亿元、利税4.39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12.6%、40.8%。全年共投入2.26亿元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路网、管网、电力及通讯设施实现开工企业全覆盖。完成新市民公寓建设,新增园区道路硬化面积5.03万平方米,建成标准厂房7.05万平方米。全面启动工业园南区、污水处理厂和金山大道工程,实现园区扩面1586亩。全年签约入园项目10个,总投资达22.47亿元,其中,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8个,超亿元项目5个。全年实际利用外资4142万美元,增长9.7%。
  城市面貌呈现新变化
   全面完成第三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启动县城城市设计和南河湖、黄埠镇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编制。实施“森林进城”工程,投入1076万元重点实施了“一江两岸”、犹江大道、二中等区域的绿化、亮化和美化工程,新增城区绿地面积4万多平方米,绿地率达39%。持续开展“治脏、治乱、治堵”专项治理,拆除违法违章建筑82处,面积1.2万余平方米。全年完成市政工程投资1.28亿元,增长82.9%。投资15亿元的旅游文化城项目正式启动,文体中心、和平大桥等一批重点工程完成招标设计,东环路、上犹大桥等项目稳步推进。县城建成区面积达9.82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41.6%,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
  农业农村焕发新活力
   成功申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1.54亿元,增长5.8%。“两茶一苗”主导产业蓬勃发展,新增茶园1万亩、油茶3万亩、桂花苗木2万亩。被评为“2011年度中国茶叶产业发展示范县”。成功注册“上犹绿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列为全省花卉苗木产业重点县;犹江绿月等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获省级示范社称号。投入3461.8万元用于统筹城乡发展,成功打造了东山高桥、梅水洋田、社溪沙段等一批各具特色的统筹城乡发展精品示范点。扩张圩镇面积1.25平方公里,引导7860人落户圩镇。发放各类惠农补贴9659万元。完成深山区、库区和地质灾害避灾移民1582人。投入3225.8万元发展水利事业,建设各类基本农田水利工程176个,总投资1800万元的营前石溪河治理工程基本完成。
  改革创新踏上新征程
   新增个私业户2907户,同比增长40.4%,注册资本达到22.93亿元,增长10.8%。实现外贸出口2.63亿美元,增长207%;被评为全省外贸出口先进县。陡水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获省政府批准。成功入选“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旅游百强县”。全年旅游人次突破38万,增长34.2%,旅游总收入2.31亿元,增长34.1%。成立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做强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实现融资4.27亿元。引进赣州银座村镇银行入驻上犹;成立上犹金丰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累计发放贷款1.4亿元。
  生态建设迈出新步伐
   成功申报省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开展仙人湖省级湿地公园创建工作。被国家能源局、财政部、农业部正式授牌命名为首批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深入开展“爱我上犹江、保护母亲河”活动。完成陡水、油石生态乡镇规划编制。对全县采矿、选矿企业进行了整顿,关闭非法选矿企业3家。被评为全省春季防火平安先进县。完成“一大四小”造林绿化4万亩,启动造林绿化“景区添彩”工程;被评为全省第三轮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先进县。
  社会管理彰显新成效
   全年实现民生工程支出5.46亿元,比上年增支1.49亿元,增长37.6%;教育支出2.03亿元,占财政预算支出的19.7%和生产总值的5.8%,分别比省要求高出3.7和1.8个百分点。成功列入全省第二批教育园区建设试点县;上犹二中新校区竣工并投入使用,营前中学高中部撤并至上犹中学、上犹中学初中部整体平移至上犹二中顺利完成;在全省率先实施孤儿、单亲贫困家庭学生免费在县城就读活动,开展边远山区村小和教学点学生“爱心午餐”试点工作。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9个、农家书屋45个;县文化馆被评为国家一级文化馆。成功举办首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2400套。1.55万人享受了城乡低保,发放低保金2142.5万元;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征缴保费945.8万元,参保人数10.21万人,参保率达82.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16%,比上年提高4.12个百分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等五项社会保险累计扩面5.56万人。购买城乡基层公共服务公益性岗位399个;发放小额担保贴息贷款3409万元。县人口计生委获评全国计划生育先进集体。县公安局被省公安厅授予集体二等功。
  行政效能得到新提升
   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17件、政协提案158件,办复率100%,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100%。深入开展发展提升年活动,大力推进依法行政,行政复议办结率100%。扎实开展“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活动,大力治庸、治懒、治散,着力提速、提质、提效,政风行风群众满意度居全市前列。县长信箱收到群众来信1232件,办结率100%。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全年公开各类信息1.97万条。
   2012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赣南苏区发展振兴为契机,以统筹推进“四化”进程为主战场,以同城化为主攻方向,深入开展“同城化项目建设突破年”活动,着力打造四省通衢休闲养生后花园,争创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和生态经济、生态文明示范区,千方百计上项目,聚精会神抓产业,真心实意谋民生,全力以赴保稳定,推动“生态发展、绿色崛起”取得实质性突破,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生产总值增长13.5%,达到40.9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3.06亿元,分别增长31.6%和24.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8%,达到3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达到12.0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达到1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增长8.04%,达到4475万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达到4459元。
   树生态工业品牌,以经济实力的增强支撑同城化
  抓平台建设
   按照“完善北区、扩展南区、改造老区”的思路,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完成北区路网、管网、电网及公共绿化、亮化工程;完成南区一期2000亩“三通一平”③,建好园区污水处理厂和金山大道;推进园区物流、天然气、22万伏输变电工程等生产配套设施建设,完善住房、医院、学校、休闲娱乐等生活配套设施。探索建立绿色考核机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建设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承载能力强的生态工业园区。
  抓效益提升
   坚持存量裂变、增量倍加,力争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0亿元、利税6亿元。做大做强全省首个模具产业基地,打造模具产业品牌。全力扶持晨光稀土上市;推动海盛钨钼技改升级,年内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亿元。以元亨复合材料为龙头,推动玻纤产业整合转型,打造全省知名的新型复合材料产业基地。对接赣州市新能源汽车及配套产业基地建设规划,加快建设南翔新能源、奥沃森动力新能源,打造全市新型动力电池基地。加快金成复合材料、乐丰科技、连胜电子、兴港制衣等企业建成投产。鼓励民间资本向具有资源优势、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产业聚集,确保新增规模以上企业6家,全县规模以上企业达25家。
   树生态城市品牌,以城市品质的提升

   对接同城化推动城市规模扩张
   按照四面扩张的总体思路,实施“东接、南扩、西连、北延”城区框架拉动工程。往东,建好迎宾大道和上犹大桥,实现与赣崇高速同步通车,迅速与黄埠新区连为一体;往南,启动文峰南路周边地段建设,规划建设高速西出口至沿湖公路及环南河湖公路,带动周边近3平方公里发展;往西,实施茶亭路拓宽改造工程,稳步推进西亭小区棚户区改造;往北,推进东环路建设,启动东山大道延伸至广田工程。鼓励和支持东山、黄埠建设成为全县核心增长极,营前、社溪、寺下成为全县重要增长极。力争年内城市整体框架突破12平方公里,新增建成区面积0.7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达到43.6%。
  努力提升城市品质
   继续推进“森林进城”工程,抓好城区主干道绿化改造以及裸露山体覆绿,确保新增绿地面积6万平方米以上,绿地率突破40%。启动迎宾大道沿线房屋立面改造,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把迎宾大道建设成为对接中心城区的“景观走廊”。持续深入推进“治脏、治乱、治堵”工作。
   树生态农业品牌,以城乡统筹发展夯实同城化
  做大做强“两茶一苗”产业
   新植油茶3万亩(低改3万亩)、茶叶1万亩、桂花苗木2万亩。加快梅岭茶叶基地、高桥油茶基地、林博园、农博园等示范基地建设,建立花卉苗木交易市场,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扶持犹江绿月、强旺油茶、赣丰林投、丽丰农业等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树立“两茶一苗”产业标杆。申报“上犹茶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推动宝生园茶油精深加工厂建成投产。加强与中国茶科所合作,完成茶叶产业发展规划。强化市场营销,出台奖励政策,确定主打品牌,鼓励“两茶一苗”产品进入中心城市和特大城市,逐步形成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步伐
   完成4座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解决2.8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申报全国农村河道整治示范县,争取立项建设县城防洪堤工程。完善粮食应急储备,建设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完成4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按照村镇联动、村落连片的基本要求,抓好88个新农村建设点村庄整治工作。重点建设一级公路沿线和社溪沙段至麻田沿线两个区域,打造白水寨、南坝等一批综合精品示范点,形成有上犹特色的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全年扩张圩镇面积1.2平方公里,转移农民7000人。
  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
   以罗霄山脉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为契机,认真编制片区发展和扶贫攻坚规划。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努力推进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形成“大扶贫”工作格局。加快推进水岩扶贫开发示范乡建设,在水岩、五指峰试点建设乡镇保障性住房。实行“四个一”工作机制④,推进57个重点贫困村整村扶贫开发工作。完成深山区、库区和地质灾害避灾移民3000人以上。
   树生态旅游品牌,以旅游环境的改善服务同城化
  打造旅游景区
   强化旅游招商,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旅游景区开发建设,打造一批精品旅游景区景点。抓好园村至陡水旅游公路、县旅游集散中心、燕子岩游步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黄沙坑漂流、九曲河漂流、龙湾度假村建设。配合市政府理顺陡水湖管理机制,推动陡水湖旅游开发迈出实质性步伐。
  唱响旅游品牌
   精心谋划“六个一”工程⑤,申报中国观赏石之乡,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打造“文化游”品牌;围绕“两茶一苗”产业基地,促进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开发相结合,培育黄埠至中稍、梅水至陡水、油石至社溪乡村旅游带,打造“乡村游”品牌;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养生养老项目开发,打造“养生游”品牌;适度发展旅游地产,扶持一批星级酒店、度假村、休闲农庄、娱乐城和主题公园,打造“休闲游”品牌。
  做大旅游市场
   加快旅游产业市场化步伐,积极争取上犹纳入省、市主要旅游精品线路。鼓励县内旅行社开展地接业务,引进有实力的旅行社在上犹设立分社和服务网点。推动“一石一鱼两茶”⑥特色旅游商品开发,鼓励旅游企业在县内外景区景点、宾馆酒店、购物超市建立商品销售网点和专柜。开展旅游主题宣传口号和形象标识有奖征集活动,提升上犹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大旅游人才引进和培训力度,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力争全年旅游人次突破50万,旅游综合收入突破3亿元。
   树生态环境品牌,以优良的生态环境保障同城化
  推进生态资本化
   大力开发利用太阳能、水电、风电、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做好双溪风打坳风力发电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推进龙江水电站建设。鼓励林权依法有序流转,推进林权和果园抵押贷款工作,提升林业资源综合效益。争取并扩大上级生态补偿政策和生态保障基金,力争创评省级生态乡镇3个以上。积极申报省级地质公园、赣江源头保护区、仙人湖省级湿地公园和国际级水产鰕鯱鱼种质资源保护区。
  强化环境保护
   继续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抓实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建成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完成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4万亩,推进县城周边山场“景区添彩”工程。加快推进章江源头生态环境治理和上犹江饮用水源地保护等项目。整治解决石板材加工污染,控制新增网箱养鱼,加大水上餐饮清理整治力度,逐步减少河道采砂,确保主要河流监测断面水质达国家二级标准以上。
  狠抓节能减排
   严格执行项目准入制度,坚决防止高耗能、高污染、低水平重复建设,确保单位GDP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水平有效降低,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分别比上年下降1.6%和2.2%。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技术改造,督促企业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执行住宅和公共建筑节能标准,最大限度节能、节地、节材、节水。
   科学施政,狠抓落实,为“生态发展、绿色崛起”提供有力保障
  科学编制规划
   积极支持和配合做好赣南苏区发展振兴规划编制。按赣州特大城市规划定位,对城市总规进行修编,完成县城详规、工业园南区总体规划和南河湖概念性规划编制,抓好水南、寨下片区控规和黄埠镇统筹城乡规划编制,实现全县乡镇控规全覆盖。编制交通运输、能源保障、生态建设、特色产业等规划;完善工业、农业、林业、旅游等产业发展规划;提升教育、水利、扶贫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
  坚决执行规划
   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推行建设项目准入评价制度,提高建设的品位和档次。建立规划意见征求、听证、公示等制度。强化规划约束,出台保障规划执行的管用办法,建立健全规划执法联动机制,加大执法力度,依法依规严肃查处违反规划的行为。
  强力推进重点项目
   以重大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和主导产业发展为重点,实施重点项目65个,完成年度计划投资56.25亿元。进一步建立健全征收管理机制,加大对征收工作支持力度。严格执行倒排工期、定期督查、效能问责等制度,加快在建重点项目进度,确保早竣工、早投产、早见效;促进已建成项目达产达标,发挥效益;引导已形成产能项目扩大规模,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全力以赴争资争项
   紧紧围绕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和赣南苏区发展振兴规划,调整充实项目库,提高项目包装推介水平。发扬“一拼二争三抢”的精神,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和省盘子,提高项目申报的有效性。下达争资争项任务,完善考核奖惩机制,调动全县上下争资争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快推进15个前期准备类项目,力争全年新开发、储备争资项目100个以上,争取各类无偿补助资金8.5亿元以上。
  加大力度招商引资
   由主要引进工业项目向工业、农业、旅游、社会事业全方位招商转变,由引进“车间”向引进“总部”转变,由引进单个企业向引进产业链转变。下达乡镇招商引资任务,建立以奖励为导向的招商激励机制,将投产见效作为较大比重纳入招商安商考核。提高招商水平。围绕主导产业,瞄准大企业,推进大招商、招大商;主动加强与广州、东莞旅粤联谊会等同乡会的对接合作,吸引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回乡投资创业,发展“归巢经济”。力争全年引进5000万元以上项目8个以上,其中亿元项目4个以上;引进省外5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7亿元以上,完成外贸出口2.63亿美元。
  破解融资瓶颈
   整合政府有形和无形资产、资源,变注资项目为注资平台,做大做强城投和旅投,筹建工业投资有限公司,提高政府融资能力。组建县政府金融工作局,新增小额贷款公司1家以上,推进农发行上犹支行恢复建制,支持农信联社改制为商业银行。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完善政银企对接平台,建立中小微企业间互助性担保基金和民营商业性担保基金,拓宽融资渠道。
  破解用地瓶颈
   抓住国土资源部、省国土资源厅在我县挂点扶贫的有利机遇,争取更多政策倾斜和项目扶持。充分利用模具产业基地平台,争取省市建设用地预留计划指标。争取列为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县,拓展建设用地新空间。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项目,缓解建设用地供需矛盾。
  破解人才瓶颈
   积极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对接,探索建立柔性引才工作机制,借助外界智力资源助推上犹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以产业为基础,聘任知名专家为上犹产业发展顾问,建立博士后流动站。鼓励上犹籍特种人才返乡建设,完善“上犹籍域外人才库”。设立县政府特殊津贴补助基金,奖励社会各界优秀人才。
  推进民生工程普惠化
   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全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9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7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稳定在80%以上。实施积极灵活的就业政策,确保城镇就业率不低于94.5%,完成职业、就业培训3500人以上,发放小额担保贴息贷款4000万元以上。加大村级转移支付力度,发放乡镇工作岗位津贴和边远山区工作津贴,改善边远地区和乡村基层干部生活条件。完善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提高救助比例。探索公租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三房合一”,并轨运行。做好高龄老人长寿补贴发放工作。
   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坚持服务群众、改善民生,不断加大社会事业投入。加快教育园区建设步伐,打造精品校园。深入开展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活动。继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开展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和尿毒症患者血透免费救治,实施城镇居民免费体检,完成农村居民电子化健康档案建档任务。提升计生服务水平,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3.5‰以内,确保全国先进。设立县文化与艺术创作奖励基金,保护文化传承,形成具有上犹特色的文化软实力。开发利用客家门匾、九狮拜象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以推动“三送”活动常态化为抓手,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加强对流动人口、重点特殊人群的管理,兴建社区综合管理服务中心1个以上。加强虚拟社会现实化管理,有序引导网络舆情。组建综合应急救援大队,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完善“天网”工程建设,依法打击黑恶势力和其他违法犯罪活动。开展专项整治,加强校车、食品特种设备等领域的安全监管,预防和减少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抓落实
   坚持雷厉风行、令行禁止,对县委决定的事、集体决策的事、涉及群众利益的事,坚决办、立即办、马上办。坚持勇于担责,敢于碰硬,大事面前敢担当,难事面前不回避,全力打好发展建设中的硬仗。健全大督查工作机制,加大效能督查力度,加强对事关全局的大事、改善民生的实事、久拖不决的难事的督查,强化行政问责,提高政府公信力。
  抓作风
   认真开展影响发展环境的干部作风突出问题集中整治活动,着力解决工作作风上的“庸、懒、散”,领导作风上的“假、浮、蛮”,为政不廉的“私、奢、贪”等问题。强化对政府关键岗位、重要领域、重点资金和重大项目的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 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制度,坚持不懈抓好反腐败斗争,树立勤政廉洁的良好形象。

  《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①固定资产投资:按照国家统计局现行统计制度规定,从2011年开始,提高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统计起点,由计划总投资50万元及以上提高到500万元及以上,500万元以下项目不再纳入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统计指标全国统一命名为“固定资产投资”。
   ②“四路三桥二互通”:“四路”即赣西大道、机场快速通道、105国道和323国道改线工程;“三桥”即客家大桥、沙石大桥、武陵大桥;“二互通”即赣南大道(赣县段)至厦蓉高速互通、绕城高速至南康天马山大道互通。
   ③“三通一平”: 指基本建设项目开工的前提条件,具体为水通、电通、路通和场地平整。
   ④“四个一”工作机制:即一名县领导、一个县直部门、一套人马、一系列政策帮扶一个重点村的工作机制。
   ⑤“六个一”工程:即出版一套文化丛书和旅游宣传画册、编排一台地方特色文艺演出、拍摄一部电视纪录片、传唱一批旅游文化歌曲、建立一个历史文化展览厅、举办一次大型群众文化活动。
   ⑥“一石一鱼两茶”:即上犹奇石、陡水湖鱼、上犹绿茶、上犹茶油。
   ⑦生态资本化:指将生态资源转化成生态资产,进而通过生态市场转化成生态资本,实现生态资源价值货币化。

友情链接

回到顶部